Tim哥
vip
幣齡3.8年
最高等級2
用戶暫無簡介
歸來仍是少年,解讀@burnt_xion提出的 “讓加密貨幣不可見” 願景
XION要做的事真的很務實,要知道現實生活中,大多數人對“區塊鏈”、“Gas費”、“私鑰”這些概念並不關心。
他們只在意結果:能不能用、是不是安全、體驗順不順暢。隨便舉個生活化的例子:
🏦 傳統銀行 vs 區塊鏈錢包
你去銀行轉帳,從來不會想“背後用的是SWIFT系統還是清算所”,你只需要輸入帳號、金額,然後點確認。
但在現在的 Web3 世界,你卻需要準備錢包、保存助記詞、選擇Gas費、確認鏈……對普通人來說門檻極高。
XION 想做的
就像讓區塊鏈成爲“隱形的銀行後臺”,用戶只需要“點一下支付”或者“用郵箱登入”,其餘所有復雜的籤名、Gas費計算、跨鏈通信都被協議層封裝掉了。
換句話說,@burnt_xion 要把“區塊鏈體驗”變成“支付寶/PayPal體驗”。
🛠 技術語言解構
XION 的核心價值在於協議級抽象 (Protocol-Level Abstraction),這意味着它不是簡單做一個錢包,而是把復雜度在最底層屏蔽掉,讓開發者和用戶都不需要直面加密學難題。
1、帳戶抽象(Meta Account 合約)
你只用郵箱/社交帳號/FaceID 就能建鏈上帳戶,而不是保存助記詞。
2、籤名抽象(Abstraxion SDK)
用戶只是發起 OAuth 風格的 token 請求,真正的籤名由鏈上
XION-0.11%
TOKEN-3.72%
USDC0.01%
ATOM0.47%
查看原文
post-image
  • 讚賞
  • 留言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歸來仍是少年,解讀@burnt_xion提出的 “讓加密貨幣不可見” 願景
XION要做的事真的很務實,要知道現實生活中,大多數人對“區塊鏈”、“Gas費”、“私鑰”這些概念並不關心。
他們只在意結果:能不能用、是不是安全、體驗順不順暢。隨便舉個生活化的例子:
🏦 傳統銀行 vs 區塊鏈錢包
你去銀行轉帳,從來不會想“背後用的是SWIFT系統還是清算所”,你只需要輸入帳號、金額,然後點確認。
但在現在的 Web3 世界,你卻需要準備錢包、保存助記詞、選擇Gas費、確認鏈……對普通人來說門檻極高。
XION 想做的
就像讓區塊鏈成爲“隱形的銀行後臺”,用戶只需要“點一下支付”或者“用郵箱登入”,其餘所有復雜的籤名、Gas費計算、跨鏈通信都被協議層封裝掉了。
換句話說,@burnt_xion 要把“區塊鏈體驗”變成“支付寶/PayPal體驗”。
🛠 技術語言解構
XION 的核心價值在於 協議級抽象 (Protocol-Level Abstraction),這意味着它不是簡單做一個錢包,而是把復雜度在最底層屏蔽掉,讓開發者和用戶都不需要直面加密學難題。
1、帳戶抽象(Meta Account 合約)
你只用郵箱/社交帳號/FaceID 就能建鏈上帳戶,而不是保存助記詞。
2、籤名抽象(Abstraxion SDK)
用戶只是發起 OAuth 風格的 token 請求,真正的籤名由鏈
XION-0.11%
TOKEN-3.72%
USDC0.01%
ATOM0.47%
查看原文
post-image
  • 讚賞
  • 留言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最近鐵子們反饋,怎麼感覺Almanak跟Infinit 做的事情差不多,我們拆解看看
說實話,感覺上是有點像,都是“AI+DeFi自動化”。
但深入拆解後會發現,它們其實服務的是完全不同的用戶羣體,走的技術路線也差異明顯。
1. 項目定位差異
@Almanak__ → 策略工廠(DeFi Agent Platform)
專注於讓交易員/資產管理人把現有策略自動化、優化執行。
@Infinit_Labs → 協議工廠(DeFi Abstraction Layer)
面向開發者,幫助他們快速生成一個完整的DeFi協議。
2. 技術路徑對比
Almanak:策略自動化專家
🔸AI Swarm(18個Agent協作,負責策略生成、優化、風控等)
🔸基於 Safe+Zodiac 的多籤安全架構
🔸策略可商品化:ERC-7540 Vault,將策略轉化爲可交易資產
🔸成績:已在以太坊主網實現 2,827 萬美元 TVL
Infinit Labs:協議構建工具
🔹抽象層設計:封裝模塊,幾分鍾生成一個完整協議
🔹TypeScript 模塊化,繞開 Solidity/Rust 開發門檻
🔹一鍵多鏈部署(ERC-4337 / EIP-7702)
🔹成績:已爲 12 個協議生成,累計 6.3 億美元 TVL
3. 產品邏輯差別
Almanak → 做好執行
用戶提供策略思路 → AI生成
IN1.84%
DEFI-2.85%
AGENT-5.84%
BZZ-2.36%
查看原文
post-image
  • 讚賞
  • 留言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Kaito第四個項目@rise_chain熱度太低了,到底上不上?
我覺得熱度不足主要有幾點:
1、信息披露嚴重不足
RISE僅公布 2 億 FDV + 4% 公募份額,但代幣總量、團隊/投資者分配、解鎖機制等關鍵信息缺位,投資人很難評估拋壓風險和長期價值,導致觀望情緒。
2、估值與市場情緒錯配
RISE定位是 L2 賽道,2 億 FDV 在 L2 新項目裏不算低,而且 RISE 仍處測試網階段,沒有任何歷史收入或費用數據支撐,投資者對“高 FDV+不透明”的新 L2 更加謹慎。
3、認購節奏與心理落差
Kaito 公募首日沒有出現“秒光”,說明大戶與散戶都保持觀望,而且官方延長募資時間,更加反映需求不足,進一步削弱市場信心。
當然也有看點:
🔸技術路線:並行 EVM + 去中心化排序器,在賽道裏有差異化。
🔸投資背景:Vitalik、Sandeep、Galaxy 等站臺,證明項目本身並非“無來頭”。
🔸低初始流通量:2% TGE 後確實可能帶來短期博弈機會。
但由於代幣經濟模型未落地,這些亮點尚不足以轉化爲強認購動力。
結論:
個人認爲,暫時這種狀態我是不會打的,如果@rise_chain官方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披露完整 Tokenomics,技術進展或首批生態應用上線稍微有所透露,我會考慮!
KAITO-5.17%
查看原文
post-image
  • 讚賞
  • 留言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鐵子們應該還記得前段時間讓無數人薅到大毛的@grass
它靠着低門檻和快速空投出圈,市值一度衝到 7億美金+,成爲 DePIN 賽道的明星項目。
但今天要聊的,是同賽道、馬上要上線的 @theblessnetwork
在我看來,Bless 的設計在長期可持續性和網路效應上,比 Grass 更值得期待。
代幣模型對比:Bless 更有創新性
Grass:單幣模型,10億固定供應,用戶領到的 $GRASS 立刻可以交易,典型的“短期收益+即時兌現”。
Bless:雙幣模型(TIME + BLESS), $BLESS 總量 100億固定上限,而 $TIME 作爲積分實時產生,最終兌換成 BLESS。這相當於在設計上內置了延遲變現+持續激勵機制。
換句話說, $Grass 是一次性發糖果,而 $Bless 更像是不斷滴灌,讓用戶持續投入。
空投與參與門檻:Bless 更注重質量
Grass:27%空投,幾乎人人有份,但結果就是“人均微薄”,分配稀釋嚴重。
Bless:10%空投,其中 8.5%創世池直接面向早期參與者,且設有反女巫機制,保證真實用戶收益。
可以看出,Grass 拼的是速度和廣度,而 Bless 更看重質量和長期社區。
用戶留存與激勵:Bless 數據更健康
Grass:日活 28 萬,看似驚人,但 30 天後留存率只有 62%。
Bless:TIME 積分獲得者 16 萬,
GRASS0.98%
KAITO-5.17%
查看原文
post-image
  • 讚賞
  • 留言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都在喊IP鏈上化,到底未來誰才能更有生命力?
@StoryProtocol 有着高達 22.5 億美元估值,聚焦企業級 AI 與大品牌授權,模式成熟,但社區參與度有限。
@soneium 擁有龐大的企業IP管道,卻是典型的“Web2 to Web3”路徑,缺乏加密原生的開放基因。
而 @campnetworkxyz 走的完全是另一條路:
🔹以社區爲優先、創作者爲核心,開放Token激勵機制,讓創作生態從一開始就綁定用戶共識。
🔹4億美元估值,相對頭部項目仍有充足漲空間,爲早期參與者保留了更多成長紅利。
🔹頂級加密VC支持,帶來資源、流量與背書,同時保持去中心化的開放屬性。
🔹接受外部代幣質押,定位爲模塊化結算層,爲不同IP項目提供可插拔的經濟與技術基礎設施。
在這個趨勢下,@campnetworkxyz 是用加密原生的社區網路優勢切入,從創作者到粉絲都能直接參與,這種模式在Web3語境裏更有生命力。
IP-1.16%
TOKEN-3.72%
VC-2%
查看原文
post-image
  • 讚賞
  • 留言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從ETH暴漲看Layer代幣潛力,我最看好 $ARB
以太坊突破4,000大關並繼續漲至4,606,帶動Layer生態系統全面受益。
在主要L2代幣中, $ARB 展現出獨特的機構採用優勢和技術突破潛力,有望在這輪漲週期中獲得超額收益。分析如下:
首先,從價格與資金流入看,ARB的表現並不是簡單的跟漲,而是帶有明顯的資金偏好信號。
ETH在突破4,000美金大關後,Layer代幣普遍錄得18%-20%的漲幅,但ARB的交易量在此期間激增68%,說明市場資金不僅在追漲ETH,還在主動加倉ARB。
這與Arbitrum在8月1-13日TVL暴增4.63億美元、增長率16.09%相呼應,形成了資金面與鏈上數據的雙重共振。
其次,ARB的機構採用優勢是其他L2暫時無法撼動的。
PayPal選擇在Arbitrum擴展PYUSD穩定幣,直接驗證了Arbitrum在支付基礎設施領域的第一梯隊地位。
配合美國SEC 8月5日對液體質押代幣的非證券認定,等於爲機構資金掃清了進入障礙,ETH突破4000只是導火索,真正的加速器是這類明確的政策利好,而@arbitrum正好站在風口中央。
再看估值,ARB相對低估的屬性是做多邏輯的核心。
按FDV/TVL計算,Arbitrum在9-10倍區間,相比Polygon的8倍並不算高,但考慮到DEX交易量與生態活躍度,ARB的資金效率甚至更優。
而且相比Opti
ETH-1.09%
ARB-3.68%
PYUSD-0.06%
OP-1.09%
查看原文
post-image
  • 讚賞
  • 4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爲什麼@JoinSapien的創始團隊是它最大的不對稱優勢
我覺得,Sapien的競爭力,不是單純來自它做了一個去中心化的AI數據標注平台,而是因爲它的創始團隊把“技術-商業-資本”三大板塊同時拉滿,並且是少見的互補型組合。
👉Rowan Stone:從區塊鏈底層到全球商業化的全棧型CEO
@RowanRK6的履歷幾乎覆蓋了區塊鏈基礎設施發展的每個關鍵階段:早在2012年就參與比特幣挖礦,後面從Totle到Coinbase Base L2的建設,不只是做技術,還直接推動了DeFi生態落地。他的優勢很明確:
🔹基礎設施理解深:Base L2的架構、去中心化路徑設計都親手操盤。
🔹商業落地能力強:在Coinbase負責cbETH、USDC等機構產品增長,懂怎麼和企業客戶做生意。
🔹資源圈子硬:Coinbase/Base的生態關係,讓Sapien一出生就能站在L2的舞臺中央。
👉Trevor Koverko:機構合規與資本運作的操盤手
@trevorkoverko的履歷更像是一個資本與合規的橋梁人物——Polymath創始人,ERC-1400標準的推手,還孵化了Polymesh專用鏈。他的標籤是:
🔸能把復雜的合規需求制度化:這是AI數據+Web3要進入企業市場的核心門檻。
🔸資本市場高手:Polymath ICO 6500萬美金、
🔸客戶網路厚:Polymath時代完成
BTC-1.11%
DEFI-2.85%
USDC0.01%
POLYX-1.73%
查看原文
post-image
  • 讚賞
  • 留言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从 Agent Economy 价值重估,看 $GAIA 未来走势
我觉得,过去的 AI,更像是“单次任务的工具”,未来 3-5 年,它们将演变为可自主协作、管理复杂流程的智能代理网络,而@Gaianet_AI 正在这个趋势的核心位置上埋伏。
🔍 为什么是 Gaia?
Gaia 是去中心化 AI Agent 的基础设施,目标是构建下一代 “可编程信任” 的 AI 经济系统。
🔹规模:70万+活跃节点,已完成 23.2 万亿次推理调用
🔹资金:2025 年 A 轮融资 2000 万美金,背后是 SIG、Mirana 等
🔹估值:FDV 仅 6290 万美金,对比 DeAI 龙头 FET(FDV 19.3 亿)显著低估
🔹代币结构:流通率仅 17%,Season 1 空投释放温和(3% 总量)
这种网络效应与稀缺供给的组合,在 DeAI 市场放大时会非常恐怖。
⚙ 技术护城河
Gaia 的三层架构(Verifiers、Miners、Domain Operators)确保了中心化 AI 做不到的东西:
🔸可验证推理:质押+罚没,保证输出可信
🔸高性能运行时:WasmEdge,CPU/GPU 近原生速度
🔸加密执行:TEE 保护模型 IP
这种设计,让 Gaia 能成为任何 DeAI 应用的可信底座,而不是单一产品。
💰 商业模式闭环
我认为 Gaia 最被低估的,是它不
AGENT-5.84%
DEAI-4.99%
FET-1.21%
post-image
  • 讚賞
  • 留言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ETH突破4,200,創四年新高🚀
不得不說,@defidotapp的運營節奏踩得真是準,這次想不火都難了。在此關鍵時刻,推出@defidotapp iOS移動端永續合約。
很多鐵子們可能不理解,要知道過去幾年,DeFi永續合約確實困在瀏覽器錢包和高Gas費的泥沼裏,移動端體驗幾乎被CeFi壟斷。
使用@defidotapp iOS客戶端,無需額外充值Gas或切換網路,正在適合現在這種高波動行情,而且除了移動端方便外還有其他優勢:
1、成本效率:可以在Base存入穩定幣作爲抵押,同時在Hyperliquid開ETH永續合約,繞開主網Gas費高峯。
2、結構性機會:ETH剛剛突破四年新高,市場有13.2億美金的空頭隨時面臨清算,這意味着波動加劇、機會更多。
3、三重收益機制:不僅有方向性收益,還能獲得Hyperliquid積分 + DeFi App XP激勵,轉化爲真實的代幣價值積累。
4、HOME代幣:回購DIP-005提案剛通過,每解鎖1個 $HOME ,DAO回購1.5個,上限1.875億代幣(18.75%總供應量), ETH波動性增加→永續交易量上升→更大規模$HOME回購。
7月份DeFi永續DEX交易量創歷史新高4,870億(+34%),其中Hyperliquid單獨清算3,190億。
@defidotapp 7月永續交易量13億, $HOME 價格同期+60%,這些都
ETH-1.09%
DEFI-2.85%
HYPE-2.06%
HOME-3.95%
查看原文
  • 讚賞
  • 留言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全網討贊
不知道爲什麼@boundless_xyz 75個贊任務一直完不成
你們應該都到鑽石了吧
查看原文
post-image
  • 讚賞
  • 留言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NEAR Protocol生態爆發, $NEAR 代幣趨勢分析
在加密市場的喧囂中,有些項目只是浪花,有些項目卻在醞釀長波,NEAR Protocol 正是後者。
當前價格在 $2.46-$2.49 區間震蕩,市值 $30.6億,看似平穩,但這背後隱藏着一系列足以改變生態格局的催化劑。
一、市場表現:強支撐與關鍵阻力的拉鋸
短線來看, $NEAR 已經在 $2.44 建立了強支撐,8月5日單小時吸收 320萬枚代幣的抄底量就是明證。
阻力位在 200日均線 $2.54 附近,一旦突破,將爲價格打開更大的漲空間。
技術指標給出了積極信號:
RSI 55.6:溫和看漲
ADX 33.9:趨勢正在增強
過去6天內,價格先從 $2.43 → $2.53 漲4.2%,再經5%回調迅速修復
交易量也不俗,過去24小時成交額達 1.826億美元,流動性充沛,爲突破做足了準備。
二、基本面爆點:RHEA Finance點燃DeFi新格局
NEAR 生態今年最大的新聞,就是 @rhea_finance 的推出。它並不是一個單純的DeFi平台,而是整合了 Ref Finance(DEX)+ Burrow(借貸)的超級協議,直接掌握了 95% NEAR DeFi TVL——這相當於掌控了 1.48億美元 的流動性資源。
背後的投資陣容同樣豪華:
Jump Crypto + Dragonfly Capit
ADX-2.85%
RHEA5.29%
DEFI-2.85%
查看原文
post-image
  • 讚賞
  • 留言
  • 轉發
  • 分享
  • 話題
  • 置頂
交易,隨時隨地
qrCode
掃碼下載 Gate App
社群列表
繁體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Tiếng Việt
  • 繁體中文
  • Español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Français (Afrique)
  • Português (Portugal)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日本語
  • بالعربية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
  • Português (Brasi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