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與加密技術將如何重塑互聯網生態

robot
摘要生成中

AI與加密技術如何改變互聯網的未來?

a16z Growth合夥人David George與a16z crypto合夥人Chris Dixon進行了一場對話,探討了新互聯網的願景,包括加密貨幣去中心化AI基礎設施、AI成爲這個時代的原生媒體形式等。他們還討論了爲什麼互聯網最初的商業模式正在瓦解,以及新的互聯網如何爲創作者引入全新的商業模式。

a16z Growth合夥人對話a16z crypto合夥⼈:AI與Crypto如何改變互聯網的未來?

技術如何演變

Chris Dixon認爲,技術浪潮往往是成對或成三出現的。15年前,移動互聯網、社交網絡和雲計算是三大趨勢。而現在,AI、加密技術和新型設備(如機器人、自動駕駛汽車和VR)是當前最有趣的三大趨勢。它們也是相互補充、共同發展的。

加密技術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互聯網架構方式。它有一些獨特的特性,能讓過去無法實現的事情變成現實。很多人一提到加密,就會想到比特幣或meme幣。但對專業人士來說,加密的本質遠不止於此。它與AI有很多交集。

加密貨幣與AI如何互動

Chris Dixon介紹了一些他們投資的項目,這些項目專注於建立一個適用於AI生態的去中心化互聯網服務架構。例如:

  • Jensen: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計算資源網路,優化算力供需。
  • Story Protocol:一種註冊知識產權的新方式,創建開放的創意內容市場。

加密技術的一個核心優勢是可組合性。它讓創意內容也能像樂高積木一樣自由組合。這樣創作者既能使用AI工具提升效率,同時又能獲得經濟回報,而不是被免費利用。

他們還在探索如何利用加密技術的激勵系統來收集更多的AI訓練數據。另一個有趣的項目是WorldCoin,它試圖在AI可以僞造人類身分和內容的世界裏,提供一種證明人類身分的方法。

打破互聯網的經濟契約

Chris Dixon指出,ChatGPT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經濟契約可能被打破的跡象。過去20年,互聯網形成了一種隱性的經濟契約: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獲取內容的權限,作爲回報,創作者能獲得流量。但現在AI直接生成內容,用戶甚至不用點擊連結,這樣一來,創作者的收入來源就被切斷了,互聯網的原有經濟模式也隨之瓦解。

未來,我們可能只剩下幾個AI巨頭,而原來的獨立網站和創作者將失去生存空間。這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:AI時代的互聯網,是否仍然能夠支持創新和創業?如果我們不解決這個問題,互聯網可能會變成70年代的電視行業,只有幾個巨頭控制所有內容。

從移動互聯網、社交網絡和雲計算,到加密、AI和硬件

Chris Dixon認爲,我們正處於另一波科技浪潮之中,這次的核心技術是AI、加密技術和新型硬件。這些技術並不是彼此獨立的,而是互相補充,共同形成新的生態。

新的硬件設備,比如AR和VR眼鏡,依賴AI來提供更好的交互體驗。自動駕駛汽車、特斯拉的機器人技術,以及各種人形機器人項目,也都正在將AI技術部署在物理環境中。而加密技術則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,讓去中心化的網路能夠支撐這些AI應用。

如何利用加密技術啓動網路效應

加密技術在解決"冷啓動"問題方面非常有優勢。許多網路效應類的項目,在早期都面臨一個挑戰:如何吸引足夠多的用戶,讓網路真正運轉起來?

加密技術的獨特之處在於,它可以通過代幣經濟激勵早期用戶,從而推動網路效應的形成。這種方式不僅適用於基礎設施建設,還可以應用於氣候數據、自動駕駛數據、電動汽車充電站、去中心化地圖,甚至科學研究等領域。

AI是糖霜還是糖?

David George提出了一個比喻:AI到底是"糖霜"還是"糖"?如果AI只是"糖霜",那麼現有的行業巨頭會贏,因爲它們可以在現有產品上簡單地加一個AI聊天機器人。但如果AI是"糖",也就是說它是核心成分,那麼你不能只是把它"加進去",而是需要從零開始構建整個產品。

Chris Dixon認爲,這和克萊頓·克裏斯滕森提出的"顛覆式創新"和"持續性創新"概念是相通的。如果AI只是用來優化現有產品,那它只是"糖霜",對現有企業沒有威脅。但如果AI讓整個行業的運作方式徹底改變,那就是"糖",它會顛覆整個行業。

爲工具而來,爲網路而留

Chris Dixon提出了一個經典的用戶增長策略:"先因工具而來,後因網路而留。"也就是說,許多用戶最初是因爲某個工具而使用一個產品,但最終留下來的原因是網路效應。AI也可以採用類似的策略,比如AI生成圖片的工具,可以作爲一個切入口,但最終形成的應該是一個完整的AI創意社區,而不僅僅是一個工具軟件。

模仿技術與原生技術

新技術的發展通常會經歷兩個階段:

  1. 模仿階段:新技術模仿舊技術,以便讓用戶更容易接受。
  2. 原生階段:新技術創造出完全不同的新體驗。

AI現在還處於擬物化階段,我們看到的AI應用,主要是在替代人工。但真正的AI革命,會出現在AI原生的產品上,比如AI生成的遊戲世界、AI生成的互動內容等。

AI作爲創意基石

對於生成式AI,負面的觀點認爲AI會取代人類創作,但實際上,AI可能會催生出全新的藝術形式,爲人類創造力提供了一個新的畫布,可能是虛擬世界、遊戲或新型電影。除了創意產業以外,同理可適用於消費、社交網絡等其他領域。

在AI中平衡供需

AI發展的問題既包括供給端(計算能力),也包括需求端(用戶的接受度)。但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讓用戶接受AI,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。

一個大問題是,人們的工作方式如何變化,以及行業如何適應AI。比如,好萊塢會多快採用AI?目前,很多AI的潛在應用都面臨監管障礙。例如,在醫療行業,AI診斷的技術能力已經足夠強,但法規仍然限制其廣泛應用。

AI如何改變行業

未來五年,美國的法官可能會裁決AI訓練數據是否屬於合理使用,或者國會可能會出臺法律,對AI訓練數據進行監管。目前,AI訓練數據的合法性仍然存在爭議。

在受監管的行業,比如醫療、金融等,AI要真正落地可能需要很長時間。但在某些領域,比如自動駕駛,我們已經看到了顯著的進步。也許這就是AI廣泛應用的模式——先在一個特定領域取得突破,並證明它比人類表現更好,然後再推廣到其他行業。

互聯網的理想未來是什麼?

Chris Dixon認爲,我們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。互聯網最初的願景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,社區可以共同擁有和管理它,網路的經濟收益也應該更多地流向用戶,而不是少數大公司。但現在,互聯網的資金流動發生了變化,越來越多的收益集中到了少數幾家科技巨頭手中。

如果未來的互聯網完全由少數幾家公司掌控,那麼創新的空間就會被極大壓縮。依賴中心化平台建立業務,就像是建在流沙之上,隨時可能崩塌。真正的創新,應該建立在開放的生態之上,而不是被少數幾家公司控制。

通過區塊鏈和去中心化網路的建設,以及整個行業的推動,去中心化技術和開源AI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接受。這爲互聯網的未來帶來了希望。

VR1.75%
查看原文
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,僅供參考(非陳述或保證),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,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。詳見聲明
  • 讚賞
  • 5
  • 分享
留言
0/400
Blockblindvip
· 14小時前
人工智障而已呗
回復0
码农韭菜vip
· 14小時前
炒高了就跑路
回復0
幻觉丛生vip
· 14小時前
老板快跑 web3要割韭菜了
回復0
纸手恐慌侠vip
· 14小時前
啊这...都是老生常谈了好吧
回復0
DeFi老韭菜vip
· 14小時前
就这?多虚啊 又吹
回復0
交易,隨時隨地
qrCode
掃碼下載 Gate APP
社群列表
繁體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Tiếng Việt
  • 繁體中文
  • Español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Français (Afrique)
  • Português (Portugal)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日本語
  • بالعربية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
  • Português (Brasil)